要讲述景德镇的故事,自然要从遍布全城的匠人工作室说起。我正着手拍摄一组生动的工作场景肖像,最让我震撼的,是这里创意生态的多元性——在中国人的认知中,景德镇总与传承数百年的独特生产体系紧密相连。 如今穿行作坊,随处可见躬身案前的手艺人不停工作:他们或蜷坐在木凳上雕胚,或伏案描绘青花纹样,身边总环绕着自己“爱不释手”的“秘密武器”——用惯的刻刀排成扇形,秃毫旧笔插满陶罐。观察不同工序中的工具摆放方式是种享受:从不成体系的堆积,到依使用频率排列的仪式感,每张工作台都藏着套独门兵法。 ![[Update 2 Li Silk Road 1.jpg]] --- 匠人工坊的妙处,正在于这种有序的杂乱。我有幸受邀探访李文跃大师的家中工作室更是难忘的经历:镜头记录下他与夫人戴明荣大师并肩创作的身影,边喝茶,边吃水果,边听他们细数用了三十年的胎刀如何磨刃,青花料怎么调配最出彩。 ![[Update 2 Li painting.jpg]] ![[Update 2 tool n brushes Li.jpg]] ![[Update 2 mixing.jpg]] --- 和许多景德镇本地艺术家一样,李文跃大师的作品灵感源自景德镇特有的工序链条——这种传承自御窑厂的古法,在工笔长卷《陶冶图》中早有生动记载:拉胚匠、画瓷人、烧窑师傅接力劳作,方成一器。而今他笔下的山水层叠处,依稀可见当年御窑厂街区的匠心接力。 ![[Update 2 Li paints.jpg]] ![[workshops pot Li.jpg]] ![[Update 2 close up.jpg]] --- 作为研究丝路历史的学者,我特别注意到他作品中的当代演绎:昔日的沙漠商旅,如今在一带一路语境下焕发新生。这种古今对话,恰是景德镇最迷人的地方。 ![[Update 2 Li Silk Road 2.jpg]] Tim 新加坡 11-02 译者:王诗音